17551068688
当前位置:南京生活网  -  本地文章  -  南京新闻网

点亮最美金陵!南京熙南里重现明清时繁华笪桥灯市

2020/10/6 21:27:21

评论:0

浏览量:765

笪桥灯市曾是南京灯市“主场”,明朝鼎盛一时。南京旅游集团熙南里街区于9月26日正式恢复笪桥灯市,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众多市民游客纷纷走进街区,乐赏“灯火天街”,成为我市黄金周夜游市场上一大新亮点。

把传统的元宵节灯市搬到中秋节,将灯市的时间和空间加以延伸,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复兴,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传统习俗如何赋能文旅,拉动新的消费?这个黄金周,记者现场进行了探访。

现场“灯火天街”成网红地,客流超去年同期

年轻的“小哥哥”和“小姐姐”们穿着华美的汉服,提着精巧的花灯,穿行在成千上万小彩灯和红灯笼高悬的“灯火天街”中,款款而来,仿佛一部唯美的古装剧。灯市上,25家非遗传承人和能工巧匠们现场秀出扎灯绝技,带来了兔子灯、螃蟹灯、荷花灯等多个品种的灯彩;48个工艺美术摊位上,摆满了汉服、古风首饰、香包、鲜花、古玩摆设、文创等,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美轮美奂!就像穿越到600多年前的明朝一样,我心中的‘南都繁会’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几个喜欢国风文化的小伙伴们全来了,大家穿上最漂亮的汉服,买上一盏花灯,再挑一挑珠钗、耳环,录个小视频发抖音,真是一次美好的体验。”10月1日当晚,特意拿着自拍杆赶来直播“打卡”的扬州姑娘钟小漫说。

在大板巷牌坊口,一个高近6米,充满现代时尚感的萌兔彩灯,引来了众多亲子家庭竞相合影。“以前只有元宵节去逛夫子庙灯市,现在中秋期间也能逛灯市了。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买上一盏‘和和美美’的荷花灯,讨个口彩。”市民金婧全家扶老携幼前来逛灯市,非常开心。

除灯市外,黄金周期间,街区的主舞台还上演了非遗展演,邀请江浦手狮、金陵古琴、南京白局等多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现场秀绝活;街区的“宽渡”艺术馆内,展出了南京书法家所写的“随园食单”等作品,国工院子·砚园内,展出了云南大理的植物蜡染作品;还有沉浸式大戏、漫画展、精品花灯展、古风演奏、汉服巡游、露天观影等,市民游客既能在这里感受“阳春白雪”,又能够触摸到“市井烟火”。

“据不完全统计,灯市开张10天来,整个街区已经接待了超过20万人次的客流,比去年同期高出了30%—50%。”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蔡雷民说。

历史曾是南京灯市“主场”,明朝鼎盛一时

虽然不像夫子庙灯市那样耳熟能详,但历史上的笪桥灯市却大有来头。在明清时期,南京灯市的“主场”并不在夫子庙,而是在笪桥一带。

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表示,根据清代甘熙《白下琐言》记载:“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火花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她说,当年朱元璋“集天下工匠于江宁”,评事街一带成为工商重地,出现了一批以行业为主的手工作坊群落,后统称“明代十八坊”。当年扎灯艺人作坊就聚集在此,他们在这里制作花灯、售卖花灯,人们也渐渐习惯来这里买灯,于是渐渐成市。

“旧时的笪桥,就在现在熙南里街区评事街的北端。笪桥灯市可追溯到六朝时期,明时达至鼎盛。”南京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高安宁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当年笪桥南头是一片空地,每到元宵节,人们就来这里玩龙灯、买花灯,人声喧闹,形成古城早期的灯市。明代画家徐端本、清初文学家吴敬梓都曾在评事街、笪桥一带赏灯。相传康熙南巡时,也曾微服来笪桥观灯赏月。后来到了民国,笪桥灯市逐渐衰落,扎灯艺人渐渐在夫子庙聚集起来,于是灯市的主场也逐渐转移。

近些年,随着熙南里街区开发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熙南里街区于9月26日正式恢复笪桥灯会,重现当年灯市的热闹辉煌。“熙南里是南京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借灯市的恢复,我们也希望为传统节庆注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打造独具南京特色的城市文旅IP。”南京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效益助力花灯艺人卖货,带动住宿餐饮进账

复兴后的笪桥灯市,不仅成为了一个黄金周网红打卡地,也营造了新的消费场景,带动了街区及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的进账,令商户们开心不已。

这个黄金周,秦淮灯彩区级非遗传承人陈英十分忙碌,每天忙着去笪桥灯市上出摊的她,不仅带去了针对中秋节设计的兔子灯,还把自己为高淳螃蟹节设计的螃蟹灯也带到了灯市上试水。这两种花灯迅速成为灯市上的爆款,卖得相当不错。

“笪桥灯市为我们启发了新思路,开拓了新渠道,大家都很振奋。”南京秦淮灯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颜清说,原本花灯艺人做一年的活,就只有春节元宵节这半个多月的销售季。今年春节期间由于疫情影响,夫子庙灯市暂停,大伙儿辛苦一年的心血全部积压在了家里。后来虽然也通过其他途径销售了一些,但还不足以“清库存”。这种情况下,笪桥灯市仿佛一场“及时雨”,让大家看到了新希望。

颜清坦言,刚来参加的时候大伙儿心里还没底,“大家只知道元宵节的夫子庙灯市,从来没想过中秋节还能做灯市,消费者能不能接受是个问题。几天下来,大伙儿看着客流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几天,我们25家摊位一共卖出去了数千盏花灯。”

不仅如此,灯市还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坐落于熙南里的百年老字号“六华春”,原本晚上8点打烊,灯市期间,经常有游客逛饿了找过来点餐,营业时间也延迟到了晚上9点。“中午和晚上的零点餐厅生意都比原来好,特别是晚上要翻好几遍台。”一名店员告诉记者。不远处的花筑奢南京熙南里百戏园客栈,10月1日—5日,30间客房全部爆满。“很多晚上逛灯市的客人逛着逛着,就走到我们家院子里来了。”店员表示。

观点不是简单重拾传统,还要开拓创新

重回大众视线的笪桥灯市,并不是简单地重拾传统,而是与时俱进,在传承中不断开拓创新。

“大家都知道元宵赏灯,却很少有人知道中秋也有提灯、挂灯笼的习俗。此次,我们把笪桥灯市和中秋提灯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中秋笪桥灯市。”蔡雷民说,这也是对传统习俗的一个创新之举。同时借灯市的复兴,不断优化夜间消费产品供给、拉动夜间消费。

为了让传统灯彩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主办方将秦淮灯彩与科技灯组搭配组合,力求将传统文化与城市风貌特色、商业公共空间有机融合。整个灯市围绕“中秋文化”这个大主题展开,既有嫦娥奔月这样的传统主题灯,也有时尚现代的萌兔主题灯。并增强了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的观看模式,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之中。

“今年我们第一年试水,效果不错。但不少艺人没有经验,带过来的花灯大多以春节、元宵节元素为主。我们也在摸索,下一步要针对笪桥灯市,多开发一些玉兔灯、甚至螃蟹灯这样适合中秋、当季的花灯,开拓出一块全新的市场。”颜清表示。

记者了解到,南京秦淮灯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南京熙南里文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前者是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彩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后者是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的运营方。接下来双方还将深入合作,共同建设好“熙南里中秋笪桥灯市”。

如何让传统习俗为文旅市场赋能,此次恢复笪桥灯市,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卫新表示,怀旧不仅是一种情感,还能激发消费的欲望。笪桥灯市在复兴中要思考,将文化与灯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在高安宁看来,复兴笪桥灯市的过程也一个是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将赋予传统文化更鲜活的生命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通讯员 杨玉梅 李鑫芳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17551068688
  • Q Q: 514237970
  • 微信: w175510686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南京生活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033567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