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开展高层次文化人才(团队)和文化名家引进工作,着力构建高层次文化人才高地,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提供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南京的特色做法。为适应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与管理,我们对当前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工作进行梳理、分析与思考,力求在优化文化人才引进环境、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实施文化人才工作室考核评价、发挥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绩效、壮大南京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开辟新思路、形成新举措。
一、现状: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南京特色
文化人才是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核心要素。我市着眼文化发展需求和实际,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积极做好高端文化人才、文化名家及团队引进工作,2014年起,先后引进何念、张超、李志、卢中强、帕赫等12个文化人才工作室,涵盖了话剧、音乐创作、美术策展、新派京剧、油画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通过项目与育人相结合,推动工作室多出、优出作品和人才,努力形成高端人才集聚、优秀人才辈出的良好效应。
1、发挥名家效应,提供重大文化活动支撑力。在对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产业和事业项目上,引进文化名人名家成立工作室,并且实行“协议管理、一人一策”,通过项目资助、专项扶持等方式,给予每个人才工作室综合资助。从项目布局、运作流程到结果评估等多方面对接全市重点文化发展,为南京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和提供支撑。例如,我市引进国内知名话剧导演何念及其创作团队所创作话剧《南京攻略》,在南京青奥会期间上演,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与宣传效果;市文投集团为南京首届森林音乐节活动引进的李志、卢中强音乐名人工作室,致力于共同打造南京原创音乐基地,提升了音乐节社会影响力,为打造南京城市文化名片注入新的内涵。
2、彰显南京元素,增强南京特色文艺作品创作力。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以更好的文艺作品反映人民心声,振兴传统戏曲艺术和文艺精品,专门研究文艺人才柔性引进的创新政策,对具有行业特点、品牌引领、市场急需的专业文化人才实行柔性引进,先后与《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词曲作者、国内知名音乐人张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旅日文化名人吴汝俊等签订合作协议。张超及其团队每年至少创作3首具有南京文化特色、反映南京风土人情的音乐作品,发现挖掘市演艺集团的青年演员,打造未来之星,引进以来,创作了《南京有座报恩塔》、《青梅竹马》、《涌泉》等富有南京特色的歌曲,并带出了青年演员获全国大奖;吴汝俊工作室与市京剧团联合创作新京剧《爱心观音》,并合作演出《则天大帝》剧目,他们的作品唱响了“南京声音”,展示了金陵风采。
3、构建培育机制,形成南京文化人才培养牵引力。提升文化人才队伍水平和培养后备人才是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的核心要义。南京作为文化人才大市,虽然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从人才结构、分布领域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人才年龄结构上,活跃在一线的专业人才大多在40岁以上,年轻专业人才十分稀缺。因此,在人才工作室引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构建智力培育机制为纽带,努力引导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南京,培育年轻文化人才后备力量,努力创造“引进人才、培养新秀”的良好生态环境。比如,在引进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交通银行首席顾问连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等国内外高端文化人才来宁建立工作室的协议中,明确多种形式培养青年音乐人才,以及艺术研究、艺术经纪、文化金融等领域优秀后备人才的内容,并且纳入工作室绩效考核内容,以专业人才带动专业团队,形成培养南京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的重要牵引力。
4、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南京城市国际影响力。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工作不仅讲求“引进来”,同样也充分考虑“走出去”效应。在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过程中,注重以国际视野吸引境外优秀文化人才来宁的同时,充分利用境外人才资源,拓展城市对外传播渠道,宣传推介南京文化与南京品牌,讲好南京故事。在引进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香港超凡集团创始人韦小婷工作室中,着重突出工作室在合作期内对南京相关文化活动的互动与分享,通过南京本土工作室进行关系维护与开发,在国际领域更好地进行融合传播,增加南京城市海外传播度,探索人才与媒介共赢发展规律,有效提升南京的国际影响力。
5、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文化人才引进保障力。2016年,市委宣传部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人才类)管理使用办法》,从资助对象、使用范围、使用标准、资金用途、申报评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人才工作室筹建提供支持和保障。在文化人才管理改革中大力提升各用人单位自主权,让用人主体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针对文化人才工作引进、评价、资金扶持等多项工作内容,提出统一认定标准,由各单位自行按标准认定,加快了人才工作保障措施,确保用人单位使用主体权限,推进了人才公共服务效率提升。
二、启示: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南京实践
在推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的探索与实践中,南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1、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定位及侧重还需要进一步明晰;2、各创办单位引进与建设工作室还不平衡;3、引进工作室的规范化管理还需再加强;4、工作室的规模与成效与南京文化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5、工作室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需要再提升等。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1、申请方的积极性是前提。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作为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创办主体,对引进文化人才创设工作室的积极性是建好工作室的基础和前提;而创设工作室的积极性又基于引进单位对引进文化人才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如市文投集团结合集团业务特点,在艺术研究、艺术策展领域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与南京十竹斋画院合作成立“十竹斋赵力工作室”,高水平推动南京艺术市场研究、艺术策展、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等,提升南京城市文化品质,彰显出高端文化人才对行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流行音乐领域,文投集团下属太阳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有着中国民谣诗人之称的独立音乐人李志合作,成立“李志南京工作室”,在音乐创作、人才培养、人员交流、商演运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由于在引进人才前期目标明确、积极推进,李志以其在青年乐迷中的强大号召力,在南京森林音乐节文化品牌打造、促进南京音乐产业发展、激发本土原创音乐创作等方面,突出显示了引进人才对重点文化活动的支撑作用。由此可见,引进单位要有发现文化人才并为我所用的敏锐性,要在引进前期有系统的论证和评估,对建好工作室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2、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保障。截至2016年底,南京共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12家,引进单位与文化人才及团队均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和约束,同时也为引进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市演艺集团引进成立的“张超南京工作室”,成立之初即在合同中明确了创作要求、人才培养要求;市音协引进成立的“亚历山大音乐工作室”,在协议中做了详细具体的约定,乃至对演出的场次都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注重对南京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发掘与使用,每年创作新作品 8 部以上,正式演出每年30 场以上,其中 15 人以上中型演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组建与培养三支(分三年完成)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南京青少年室内乐团”,正式演出每年 6 场以上,其中10人以上中型演出不少于三分之一。从合同甲方引进单位来看,明确的合同目标成为管控工作室成效的手段,从合同乙方引进文化人才来看,完善的合同既为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为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3、有效的考核评价是关键。确保文化人才工作室专项扶持资金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的考核评价能够激发引进单位与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建好工作室、确保工作室取得目标成效的关键。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引进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等5名专家组成的“文化金融创新融合研究工作室”,开展“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项目研究,该项目在审批专项扶持资金拨付时明确要求分段分批下达,在年度考核合格,完成合同约定的研究指导、人才培养、业务交流、会议演讲等目标任务后拨付后期款项,以目标考核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以目标考核倒逼工作室围绕任务进度良性运行,以目标考核引领工作室健康有序发展。
4、繁荣市场与培养人才是根本。引进与建设文化人才工作室,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南京文化艺术创作,推动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南京公共文化及消费市场,培育南京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这既是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的出发点,也是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工作的落脚点。正是基于此,张超、亚历山大、李志、连平等工作室都将繁荣市场和培养南京本土文化人才作为工作室协议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文化人才工作室着力高品质文艺创作,积极推动商演运作,广泛开展公益活动,促进了南京文化市场繁荣;通过名家亲传亲授,开展合作演出,青年文化人才重点打造等方式,形成了文化人才工作室带动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机制。同样,市委宣传部干部处牵头策划组织,协调市文联、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市文投集团等4家单位承办的“相约南京”——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展演,也是基于繁荣南京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建设,搭建了引进文化人才集中展示、互动交流、检验提升的平台。
三、思考:加强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与管理的对策
高层次文化人才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城市文化影响力、集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吸引更多的高端文化人才来南京创设工作室,为南京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把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文化人才引进环境,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推动文化人才结构优化,规范文化人才配套管理,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南京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1、系统谋划,制定工作室引进规划。要立足南京文化发展实际,科学系统地谋划好、制定好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规划。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南京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着眼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坚持“精选优选、宁缺毋滥”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我市及单位实际的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工作举措。二是坚持服务大局。要拓宽视野,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发展方向、事业定位、价值导向,推动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培育南京文化人才、促进南京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核心。三是坚持创新思维。重点在文艺创作、文艺表演、传媒品牌栏目打造、文化创意融合等领域,通过内容生产与文化项目相结合,整合市场机制、政策激励、优势资源等手段方式,努力实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目标。
2、优化结构,完善分类管理的工作室引进制度。要突出重点,优化全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分类构成,加强分类管理,为优化工作室结构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引进审批分类管理。按专业门类对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项目进行引进分类管理,相同专业门类引进合并考评,从文化人才专业造诣、社会影响、绩效预测等多方面评估,确保引进工作室效益明显。二是资助标准分类管理。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依据《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人才类)管理使用办法》给予专项扶持资助,依据项目类型、成本投入、社会效益等因素,按照不同档次的资助标准进行相应资助。三是考核标准分类管理。坚持是以合作协议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室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依托不同的第三方考核机构,设置不同的考核办法,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在考核鞭策的同时充分保护引进文化人才的积极性。
3、规范程序,细化工作室引进评估与引进流程。研究制定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管理相关实施细则,按照评估论证科学化、引进程序规范化、工作运行制度化的目标,推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引进工作。一是开展事先论证。引进单位要在引进文化人才设立工作室前开展事先论证,充分考察引进人才与工作团队,开展可行性分析,设定工作室预期目标,围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论证。二是严格审批程序。按照引进单位申报、常委部长预审、市委宣传部部务会研究决定的程序规范引进审批,市委宣传部干部处负责申报工作组织,对涉及工作室引进目标、运作计划、经费预算、双方协议等内容进行预审把关。三是加强工作保障。要为引进文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好联络协调,为文化人才在宁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尊重工作室在完成项目及目标任务上的相关要求,积极为工作室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4、综合评价,建立考核与展示展演相结合的成效汇报机制。实行文化人才工作室年度考核验收制,加强工作室考核的全程跟踪机制。一是实施第三方考核。建立由省级部门、相关单位、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第三方考核组进行考核的制度,对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甲乙方义务、责任履行、年度目标完成、费用支付等,按年度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奖惩机制。考核与奖惩挂钩,对业务突出、成效显著的工作室优先考虑继续扶持;对工作室运作不正常,未完成协议或年度任务的,要终止资助、通报批评;对资助专项资金使用存在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更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三是完善退出机制。工作室任务期满提出续签的,须经第三方考核合格后,由市委宣传部部务会研究续签事项。在对各类工作室第三方考核基础上,以年审形式向社会公布下一批新增及续签工作室项目名称,扩大社会知晓,接受广泛监督,未入列下一批名单的已设工作室自然退出。四是放大社会检验。推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展演、展示等社会检验活动,按照“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由引进方负责展演、展示,区分展演受众人群,细分展演艺术形式;市委宣传部根据工作室引进建设推进情况适时遴选优秀文化人才工作室集中汇报展演,充分发挥展演活动的示范效应,影响带动文化人才工作室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