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1068688
当前位置:南京生活网  -  本地文章  -  头条新闻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共产党人在反腐败上的担当与无畏

2019/12/21 23:21:07

评论:0

浏览量:682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2017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彰显着他对反腐败斗争的鲜明立场与坚定决心。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立场与态度的集中体现。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十三亿人民?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时间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主政宁德期间,在清查干部违规营建私房问题时就曾坚定地指出,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我们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前后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其中,“得罪千百人”侧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对反腐肃贪的无畏无惧,“不负十三亿”则侧重体现了他以百姓心为心的公仆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境界。 

  得罪千百人:是决心,也是行动

  “得罪千百人”,实际上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分子的通俗表达。其中“得罪”是指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对腐败分子亮剑,是反腐败斗争谓之“斗争”的集中体现;“千百人”表达了不怕腐败分子数量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除恶务尽的态度。

  “得罪千百人”源于警醒与担当。腐败是社会毒瘤。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倍加强调。2012年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可谓一针见血、语重心长。2014年6月26日,他指出:“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寥寥数语,大义凛然,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信念与担当自然流露,令人印象深刻。

  “得罪千百人”凸显了决心与勇气。这种决心与勇气,是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与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毅然决然。“得罪千百人”以及“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态度鲜明,既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不让腐败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的再次宣告,充满坚决性,也是对形形色色腐败分子与心存侥幸意图腐败者的当头棒喝,具有震慑性。

  言必信、行必果。“得罪千百人”既是主观的决心与勇气,也是客观的行动与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持续发力。单就“打老虎”而言,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党的十九大开幕,共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达440人,“得罪”的“老虎”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级别之高、权位之要,都是史无前例。党的十九大后,打虎一刻不停歇。2018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68人。2019年,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刘士余等纷纷落马。以上数据与例子,可以说是一往无前“得罪千百人”的最直观写照。 

  不负十三亿:是回应,也是承诺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负十三亿”就是指不能辜负十三亿人民特别是他们对反腐败的强烈期待。

  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腐败是社会公害,损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腐败分子异化变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渎职失职,是害群之马,是人民群众的公敌,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党心民心,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了新高度。对于高压反腐,习近平总书记曾斩钉截铁地指出:“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腐败分子,我们决不能放过去,放过他们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对党不负责任!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这一系列部署要求,充分展示了总书记历史担当的原动力和果敢出击的深层考量。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装得满满的是老百姓,最牵挂的是人民过上好日子。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不负十三亿”很接地气,既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期待的重要回应,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我们党反腐败的深刻动因、本质特征与根本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人民而反腐败,反腐败既是人民的民心所向,也是人民的利益所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我们党为人民而开展的反腐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我们党反腐败的重要优势,是反腐败披荆斩棘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反腐败顺应党心民心,是“正义之战”,一定会赢得胜利。 

  没负十三亿:是事实,也是共识

  “不负十三亿”是态度、目标,“没负十三亿”是事实、结果。从“处于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然后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再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并进一步到“取得压倒性胜利”,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动态轨迹,表明了反腐败的成果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说到底,压倒性胜利是“不负十三亿”的兑现,是在党心民心上的压倒性胜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2014年12月13日,江苏镇江永茂圩村。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该村结束、与村民告别时,有着53年党龄的崔荣海握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总书记,您好!你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这一席话,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认可的一个缩影。

  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攀升,从2012年的75%到2013年的81%、2014年的88.4%、2015年的91.5%、2016年的92.9%,至2017年达到93.9%。从信心来看,2018年,94.1%的群众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不仅是国内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也受到域外的诸多“点赞”。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安德鲁·魏德安看来,中国开展的反腐行动,“很可能成为自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持久、最强硬的一次‘实干’行动”。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的乔治·佐戈普鲁斯感慨,目前很多国家对如何有效解决腐败问题都一筹莫展,而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反腐的重大胜利,着实让世界为之惊叹。路透社承认,“反腐败在中国深得人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当前,如何看待反腐败形势?如何进一步回应与满足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期待?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给出了明确答案:“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零容忍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打击腐败的力度丝毫不能削减,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邓联繁)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17551068688
  • Q Q: 514237970
  • 微信: w175510686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南京生活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033567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