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1068688
当前位置:南京生活网  -  本地文章  -  南京教育

战“疫”活教材激荡家国情怀 —— 思政课:从“云上”走入“心底”

2020/3/17 12:38:13

来源:新华日报

评论:0

浏览量:1207

线上开学后,学校6位老师围绕疫情防控的6个关键词,各讲了半个小时的课,竟然有10万多人次的浏览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王静老师没想到,“生命”“责任”“国家”这些宏大的关键词,会引发00后学生如此热烈的反响。

疫情是一本深刻的生活教材,连日来江苏各高校在课内外构建起“云上思政”大格局,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课程教育的“契机”。

战“疫”亲历:

有效激发青年群体共鸣

“这里是武汉金银潭医院……”3月8日晚上,新冠肺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通过直播连线,带领东南大学师生们走近战“疫”红区ICU,讲述医护人员同死神“抢人”的经历。这是东南大学“信仰公开课——战‘疫’云讲演”的第四讲。超4万人在线听讲,近5000多条评论,前线后方医护人员的坚守,让另一端的师生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既关注“远处”的案例,也挖掘“身边”的故事,江苏各高校纷纷将战“疫”历程转化为线上的教学资源。3月1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学生艾克热木·吐尔逊,讲述了自己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为所在卡子湾社区的8000多户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的志愿故事。“其实每个平凡的青年人都是见证者、亲历者和创造者,让身边的同龄人讲微故事,最有说服力,最能产生共鸣。”王静说。

“抗疫事迹已经成为我们网络思政课的‘活教材’,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题材,特别适合通过网课来呈现。”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告诉记者,该学院录制的“形势与政策”课已累计受到全国8万多人次的关注,学院正在准备“抗击疫情”专题思政课,用更多鲜活案例,展现国家制度优势,传递战“疫”正能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奇娟老师以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为例,让大家感知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同频共振。她表示,线上开学后,南信大思政课课程组已确定了疫情防控专题,集体网络专题备课、专题教学。

时代“大考”:

锤炼大学生的理性思维

面对纷繁的战“疫”信息洪流,很多专业课老师,也将海量信息与课程内容进行相当程度的融合,锤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性思考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李晋斌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微课《物理学家的不朽战“疫”》。他先从《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枪炮、病菌与钢铁》两本书引入,让学生从大历史角度更客观地看待目前的新冠病毒。“回顾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历程,我们学会了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疾病,也更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陈宇翔说,老师带我们读的一首《送瘟神》,更蕴含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消灭血吸虫病的由衷自豪,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才能奋斗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关注战“疫”背后的环境问题,以“环境伦理学”“生态多样性与物种保护”“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等为关键词,将相关疫情报道和资料分享给学生深入探讨。“我注意到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参与联合研制的医疗垃圾应急处置装备驰援武汉,环保管理部门在定点医院和医学集中隔离点采取的各类处置和管控措施。”2016级学生陈新硕说,疫情期间的环境应急管理,让自己加深了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理解。

“在战‘疫’关键节点,我们要给大学生提供价值观的引领。”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教授表示,思政大课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深刻认识个人权益和国家利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个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着辩证思考,才能够在战“疫”面前明辨是非,从个人生活利益的“洞穴”中走出来,提升自身的生命境界和格局。“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责任思维,越是经历重大考验,越是经历烈火淬炼,新时代青年人就越能勇挑时代的重担。”

“情感链接”:

从“课堂人生”到“人生课堂”

“如何走好人生格局的关键几步”“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重大问题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很多老师都意识到,特殊时期课堂虽然在“云上”,但只要融入社会生活的所思所感,增强“情感链接”,就可以从线上走入学生的“心间”。

3月9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谢存旭在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后表示,师生同上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模式与教学组织,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师生达到“众志成城”的情感共融。

越来越多的老师,正考虑将疫情等现实生活素材,作为思政课程的一个“靶点”。南工大思政课教师滕飞通过“超星学习通”建立“主题贴吧”,关心和疏导学生在“疫情期间”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学生通过“盖楼”跟帖的方式表达和讨论,滕飞再根据具体问题与一部分学生“小窗口”私聊,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也增强了学生对远程教育的“黏性”。

线上课程使得师生无法面对面沟通,倒逼老师们更多地给学生讨论思考和表现的空间,激发学生关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事件,对特殊时期的点滴生活深入讨论和思考。亲历疫情风暴和人间温暖,同学们拍摄出了《社区里的白衣战士》《家门口》等一组组蕴含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作品,自发组织、策划并举办线上“春节纪实摄影作品展”,让战“疫”的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感在云端自然流淌。

来源:《新华日报》  2020年3月14日   第3版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17551068688
  • Q Q: 514237970
  • 微信: w175510686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南京生活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033567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