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1068688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信息

养老院养老 护工短缺成“硬伤”(组图)  今年

2021/10/6 8:38:45 浏览3.05万来自未知
养老院养老 护工短缺成“硬伤”
 今年,是将“常回家看看”从道德习俗列入法律准则的第一年,中秋、国庆、重阳等假期中,游子归家与父母团聚已成道德与法律对社会的共同要求。重阳节前后的10月12日和14日,本报以“探究中国式养老”为主线,连续报道关注南京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需求,以及不少养老院的现实状态。
  调查发现,逐渐成为社会必需品的养老院,不少都正面临着新址难寻觅、场地难固定、资金总短缺等难题。与此同时,养老院机构开设的难题中,硬件升级难还只是浅层,而“护工难招、难训、难留”的普遍情况才是养老院真正的“硬伤”。
  工作顾虑
  不怕老人糊涂,就怕家属不理解
  “咱不怕累,就是有时候委屈得让人想掉泪。”56岁的护工李师傅搓着手、眼看着地说。这个黝黑的壮年男人无助得让人心疼。在老城区的一家养老院中,李师傅虽已头发花白,却几乎是这里年龄最小的护工。
  每天早晨六点起,护工们摸着黑开始一天的忙碌,打扫、整理、洗涮,为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洗澡、擦身、陪聊、处理大小便,直至深夜凌晨才能就寝,和衣而睡则是为了每晚最少四五次的起身照顾。养老院中,大多数老人都通情达理、和蔼可亲,但难免会有个别要求高或因病痛折磨脾气怪的老人让护理人员感到委屈。
  今年年初,一位患重病、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太太被家属抬进养老院,经过大半年的悉心照料,原先虚弱到不能交流的老太太如今红光满面,也随之变得有力气吵人了。护工们介绍,老太太脾气极怪,经常吵骂得护工不敢吭声,暗自流泪。“她可能因为长期病痛,忍不住要发泄,我们也都理解。在这里,有的老人糊涂点儿我们还能接受,就怕老人的家属们不通情达理。”
  养老院院长尤娴每次说到护工难就禁不住抹泪叹气,感叹善良的老人,家属中总有不明事理的人令他们心寒。上个月,一位家属来探访老人,认为护工动作慢便突然对女护工大打出手,六十多岁的副院长出面道歉时再遭暴打。“这位副院长也是多年护工出身,事情发生后,被媳妇坚决带走。”
  尤娴表示,绝大多数入住的老人及其家属都把这里当家庭,把护工当亲人,但偶尔出现这样的个例,的确让人伤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护工这个职业含有对从业人员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令不少人望而却步。
  用人难题
  年龄大、流动快、难招进、难培训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多数养老院的经营者而言,硬件上的不足很多是可以克服的,最让他们头疼的是软件—护理人员人数的严重不足。
  西工区一养老院的负责人刘慧琴说,他们的养老院从3年前成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12名护工,现在护工与老人人数的比例为1比5,如果老年人再多些,护工们的工作量便难以承受。
  “来养老院很多都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所以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负担也就相对较重。”说起护工辛苦和护工难招,刘慧琴认为,这个群体有四个障碍令她头疼—首先是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南京市大多数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几乎是“能自理的老人”护理“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状态。
  其次,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由于护工大都招自农村或深山区,很多人只是凭经验照顾老人,需要重新培训。第三,作为护工,需要从内心真正理解老人,对他们有耐心—到养老院尤其是常年卧床的老人,很多因为病痛折磨,脾气较坏,所以更需要护工细心对待,懂得倾听、交流和执行。“最后,大多数养老院给护工开出的薪金并不高,但待遇问题并不是护工最重视的,他们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观念,说到去给人擦屎擦尿都会觉得很没面子。”
  凯旋路某养老院院长王志军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很多护工是趁着农闲的时候来,干一段时间就回去了,没法跟人家签订长期合同。他说,护工人员流动性太强,刚培养成熟一批就面临着要换一批从头再来。
  好不容易招来了愿意干这活的人,如何培训,让他们成为真正成熟的护工同样是难题。涧西区某养老院院长李荣霞回忆起2000年刚开业时,一阵感慨。“那时候特别好招工。”据她介绍,那时每月开出的工资不到300元,但招来的都是年轻人,还有不少是大学生,素质高,一教就会。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招工难的加剧,对护工的培训更是令人头疼。据她介绍,南京市目前养老院护工的培训模式多为手把手的师徒式培训,一个老护工带一个新人,从护理常识到经验统统都要教。“如果新护工从农村来,可能还要从拖地这种最基本的工作教起。”李荣霞称,一个新护工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期间老护工和新护工要像连体婴儿一样,不能分开,老护工要时刻注意新护工的工作,不然随时都有可能出状况。
  养老机构建议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
  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
  护工年龄大、流动快、难招进、难培训,成了养老院的软件硬伤,护工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荣霞说,有商家、学校社团致电向她表示,希望能在重阳节到这里做义工。她告诉记者,临近节日,这样的慰问、义工就会变得很多,有时候一天能来三四拨,而义工的形式也局限于打扫卫生和表演节目。而涧西区某养老中心主任李先生也表示,节日以外很少有义工来,偶尔来的学生社团往往很难帮上忙,“孩子们并不太会照顾老人,大多是表演个节目让老人们热闹热闹。”
  他们建议,可以模仿北京、郑州等地的一些民间机构,每周组织义工去对应的养老院,教老人制作手工或学唱戏曲,形式多种多样—让义工前往养老院关爱老人呈常态化、定点定期化,这样可使义工与老人形成熟悉对子,更加便于相互融合。
  某养老院负责人尤娴则表示,现在护工除了年龄大外,服务意识、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及执行力都有待提高。“建议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让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护工这一职业中来。”
  “如果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并大规模、高频率地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免费培训,也许能够使整个护工队伍呈现年轻化和稳定性。”她解释道,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同时,养老院与卫校签订分配协议,可多层面使护工群体更受社会关注,提高其社会地位及收入,同时呈现竞争机制、比拼服务意识,增强这个群体的整体水平。打电话给我时,请一定说明在大蓝京生活网看到的。
养老院养老 护工短缺成“硬伤”(组图)    今年
联系方式
提示:联系我时,请说明在南京生活网看到的,谢谢!
评论 
发布评论:
取消回复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17551068688
  • Q Q: 514237970
  • 微信: w175510686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南京生活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033567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